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让更多人了解了清朝末期的女首富周莹,许多人也对她的历史背景产生了好奇,尤其是关于她是否真的存在于陕西三原这一历史疑问。事实上,这部剧的拍摄得到了周莹后人吴国华的支持。吴国华是周莹的太孙女,且她一直崇拜自己的祖先,将周莹的故事搬上荧幕是她的长期愿望,这个愿望从最初的筹备到剧集最终亮相,经历了十多年。
不过,尽管这部剧的创作源自周莹的后代,剧中呈现的周莹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周莹相去甚远。电视剧中的周莹,尽管年纪轻轻便守寡且无子,却事业有成,爱情也充满了戏剧性。她与继子吴怀先的感情亲密无间,且被慈禧太后收为义女,几乎可以称之为人生赢家。但真实的周莹在感情上并没有那么圆满,尤其是她守寡之后一直未再婚,生活中也并没有电视剧中所描绘的沈星移般的痴情丈夫。在当时,寡妇再婚或与他人亲近常常会遭到社会的强烈反对,她必须坚守所谓的贞洁牌坊,否则不仅会失去吴家的权力,还会遭到社会的唾弃。
在真实的生活中,周莹的婚姻并不如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充满爱情和戏剧性。她与吴聘结婚,但吴聘病弱,两人并未有后代。吴聘去世后,她不得不过继了吴怀先为继子。虽然她与继子的关系复杂,但并不像剧中那样温馨和睦。长大后的吴怀先为争夺家产与继母周莹对簿公堂,导致母子关系恶化,最终两人关系的悲剧性不言而喻。
为了吸引观众,吴国华为剧中的周莹增加了许多艺术化的创作,但总体上,孙俪饰演的周莹与历史上的周莹是相符的。电视剧中的周莹是一个聪慧、善良并且能干的女性,她通过智慧和过人的商业才能,创造了吴家庞大的商业帝国。历史上的周莹在那个男权主导的社会中,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坚持自然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
周莹虽然出身于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她在丈夫去世后,开始学习读书识字。她甚至创造了半文半画的周体,这种看似不便的文字,后来反而成为她传递商业机密的利器。除了好学,周莹还有许多其他优点,比如她精通算术,心思细腻,但更重要的是她的德行。《道德经》中有云,君子厚德载物,周莹的成功不仅源于她的聪明才智,更与她一生恪守的德行密切相关。
周莹的道德观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她守寡一生,始终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吴家。其次,她做生意讲诚信,不仅与合作伙伴信守承诺,对下属的管理也极为公正。吴怀先曾提到,周莹对信誉特别看重,无论是与合作伙伴,还是对管家和员工,她都非常真诚,信任身边的每一个人。
此外,周莹懂得让利,并且热心参与慈善事业。商人常以利益为导向,而周莹不仅为自己谋取利益,也关心社会,她在做生意时总是注重棉农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压低价格。此外,她还在商战中不仅谋取自己的利益,还为员工提供了类似现代股权激励制度的福利,使得员工们更有动力,吴家东院的生意因此蒸蒸日上。
在慈善方面,周莹同样不遗余力。她不忘回报社会,在战乱和天灾时,常常开仓放粮,设立粥厂,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她的慈善行为深受当地百姓的敬重,甚至被载入了泾阳、三原两县的史册。尽管如此,周莹的一生却并未获得情感上的圆满。她始终未能与深爱的吴聘合葬,也未能葬入吴家祖坟。根据封建礼法,未生育子嗣的女性无法进入祖坟,这一制度让她在去世后并未被安葬在吴家祖坟内。
周莹去世的原因是操劳过度,年仅40岁便早早离世。虽然她的身体未能得到良好的休息,但她的道德与善行最终获得了回报。由于她的仁爱之心,乡亲们自发为她修建了一座庙,将她供奉为水娘娘,这是一种对她一生善行的崇敬与纪念。虽然周莹未能入祖坟,但她的德行却得到了天地的认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