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展馆

博物馆里看创新 之 “‘金盆洗手’ 一言难尽”

作者:汪斌

听到“金盆”二字,相信大多数人首先印入脑海的肯定是江湖上关于金盆洗手的各样传说。其实,如果只是这样简单地将金盆视为江湖大侠们的专利,那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走进博物馆,回望历史,静观当下,便知金盆非盆,而是赚取仪式感的创新神器!

一、金盆与白马

关于金盆,年代最为久远的传说源自西汉。据传,西汉初年,战乱才息,民心浮动。丞相萧何,脑洞大开,命人在中渭桥码头边摆了一些金盆,让前来长安送粮的各地百姓先用这些金盆洗手,再到官府登记算账。说白了,就是让百姓们看到大汉的威仪和实力,告诫思想滑坡者莫打小九九,只有实心踏地跟着大汉才有奔头!萧何肯定不知“仪式感”为何物,但是,他这一套杀鸡却用牛刀式的神操作绝对是仪式感界的超级IP!

图1. 萧何与刘邦,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说到这里,不免让人想起他的老板刘邦的另一个神操作——白马之盟。虽说“国以永存,施及苗裔”的硬核才是后来大臣们铲吕扶刘的关键,但白马之血也绝对功不可没,因为,大臣们自从饮了这款纯天然饮料之后,便神清气爽,每当再看到白马,耳畔便总会响起“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的誓言。

二、金盆洗娃

到了唐代,金盆成了皇家超级party“洗儿会”上专用的洗娃神器,深藏宫闱,平民百姓再难见到。所谓洗儿会,是皇子或公主出生后三天举行的仪式,即用金盆为皇子或公主洗身,洗尽前世瓜葛以安享今世富贵,顺便收取道贺者的各样金银,欢快异常,堪比过年。至于洗儿会究竟何时在大唐皇宫兴起,源起为何,均已不可考。反正笔者是在洗儿会身上看到了基督教“洗礼”的影子。考虑到婴儿施洗的做法在公元2世纪末就已在基督教国家普及开了,又考虑到景教(即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在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阿罗本传入大唐,让人不免相信二者必有瓜葛。

不闲扯了,书归正传。关于洗儿会,正史亦有记载,比如,《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玄宗天宝十载正月”条,其便详细记载了杨玉环为干儿子安禄山举办洗儿会的事:甲辰,(安)禄山生日,上及(杨)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

展开全文

图2.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赤金盆”(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分量最重的金盆),汪斌摄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读到这里,相信肯定会有人犯嘀咕:“不就是给娃洗个澡嘛,还非得用金盆,矫情!”对此,笔者只想说:若没有金盆出场,你丫洗个娃的事,过两天就被人忘了,正是因为有了不可思议的金盆,仪式才得以升华出仪式感!

三、金盆洗手

再到后来,江湖上的“金盆洗手”,才姗姗登场。最早的文字记载,当属清代小说《大八义》,据之,金盆洗手,是某些黑道人物“功成名就”之后想要安享晚年,而举办的一场公开宣布改邪归正的盛大仪式。

读到这里,爱动脑筋的人可能会陷入沉思:人家达官显贵都不用金盆了,为什么黑道圈对金盆还如此这般恋恋不舍、执迷不悟?

其实,答案很简单,在法律的光辉播洒不到的阴暗角落,仪式感仍是慑服人心、维系江湖规矩的神兵利器!

图3. “刘正风金盆洗手梦落空”,《笑傲江湖》插图

四、结语:仪式感与创新

在约法三章的年代,白纸黑字的法规实在太少,这就需要依仗各种不成文的规矩。但由于不成文,就容易被人有意无意地遗忘,所以,需要隆重的仪式感来背书,以冲击感官神经,加深记忆!

现今社会,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不成文的规矩”难再大行其道,仪式感式微。但是,仪式感从未离我们远去,也不可能离我们远去。

因为,现今社会,是娱乐至死的社会,娱乐需要仪式感。不信,你瞧,真正的大腕明星,都是“明星光环”加持,自带仪式感的,不然,怎么可能仅仅就凭站个台儿、露个脸儿、说句词儿就能开出天价!

因为,现今社会,也是创新力爆棚的社会,在仪式感上做文章从来都是创新圈的一项重要技巧。不信,你瞧,创意求婚策划、婚礼创意策划、会议活动策划……

因为,现今社会,同样是日渐世俗化、个性张扬的社会,个体生活极大丰富(又称“吃饱了撑的”),这无疑为以个体为中心的仪式感创新与开拓提供了沃土。不信,你瞧……

图4. 风靡一时的磕头有响、红包拿来的“复古式春节跪拜大礼”,源自抖音

参考文献

1. 《史记》

2. 《大八义》

3. 《资治通鉴》

4. 《笑傲江湖》

【版权声明】此文系本人「汪斌」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及链接信息,违者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承德书写游戏活动中心 - 剧情创作专属天地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